纸上ai.md

纸上ai

第二周周三的晚上,是《人工智能实践》的上课时间,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课。短短三十分钟里,从助教身上感受到了研究生一边爆肝一边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的快乐,却也了解到学校工科教育的失败之处。

40%的95分 + 60%的84分

“大家放心,这门课大四学期给成绩,所以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。最后给满优秀率和剩下的……” 开篇的第一句话就颇有《摸鱼学导论》的风格。

助教全职担任了三年的代理老师,见证了学校AI班从八字没一撇,到赶鸭子上架,到如今半斤八两样子的整个发展过程。听着说相声般的调侃,我仔细一想才觉得现实无奈,道阻且长。

助教说,这门课应该为各理论课服务的,例如学习自然语言处理、计算机视觉等等的落地实现方法。但是诸位老师不来开课,也不专门提供项目和指导,于是这门课就吊儿郎当地这么走过几年了。
不过按助教的意思来说,希望我们有能力有心思的钻深一点,一学期下来是能够学到东西的——不论是基础理论,还是调研论文,或是错误调试。
也是,我们写过的每一行代码,看过的每句学术写作表达,都是自己的成长,这是看得见实实在在的东西,它不骗人。可惜在学校的意识形态支配下,野蛮生长是一个很难受的过程。现实一点来说,拥有的时间只有这么多,我们还没来得及吸取教训或是做好计划,常常容易错过,包括现在。我原本想做一个纯粹的人,用时间换取成长收获,但是现在看来时间上做不到的话,就不勉强了。在生活学习各方面之间画好分界线,心里放好一杆秤,免得浪费更多的时间。

“不间断插播广告,欢迎加入实验室哈!只要你有想法,爱游戏”

助教所在的实验室主打游戏AI,当时内部招人就是看中了这位同学游戏段位相当之高。后来我们带着自己研发的麻将AI、王者荣耀AI去参加开源比赛PK,常常紧跟在大厂参赛组的排名之后,斩获高校组的各类大奖。
联想起见到的研究生,大都是在工位上浑浑噩噩度过几年,也有科研产出,也收获不少奖金,也有吃吃喝喝学会放松,但是这样的生活不知道是否如每个在读硕士的意。

如果只有分数,那些好机会真的会给自己吗

“简历上只写着成绩,一片空白我们是看不到参考价值的。”
当年助教申请对面海岸的四大时,有两到三篇一作A类文章才可能有希望。

助教最后说,希望今后的《人工智能实践》能够变成自由选择大厂实习学分,会比坐在教室上课有用多得多;
希望你们今后能够因为在简历上写“参加了**实践课,完成了……项目”而拿到学校和单位的offer,那才是学校开设课程的意义实现的时候。
真好,我也报着这样的希望。
到那时,“却顾所来径,苍苍横翠微”。